來黿頭渚玩是很久之前就定好的。對黿頭渚的印象是那忘不掉的滿眼的櫻花。但夏天來逛,避開人潮,別有一番滋味。
獨占太湖最美一角的黿頭渚,既有山鄉(xiāng)田園風(fēng)光,又有江南園林景致。黿頭渚的“黿”可能很多人不認識。黿(yuan)在古代是指龍的意思,而“渚”是指三面臨水的小陸地,從高空俯看,整個陸地的形狀就像龍頭龜身的樣子。
民國初年對這里進行開發(fā),1918年建造的黿頭渚公園,在當時被稱為“無錫第一勝景”。在1982年又開始了大規(guī)模擴建,達到1980畝多,造就了如今的太湖黿頭渚風(fēng)景區(qū)。
景區(qū)有108處景點,如黿渚春濤、萬浪卷雪、蘆灣消夏、湖山真意、鹿頂迎暉、充山隱秀、藕花深處、十里芳徑等,這些帶著濃濃的江南味道的名字好聽極了,不得不感嘆語中華文化之精深。
遠處的島嶼有三個,長得像一只烏龜,又叫烏龜山,這是太湖七十二峰之一。上島后吃的是荷花套餐。套餐價格是38元。有六樣食物,取材于太湖之中有太湖白蝦、無錫小籠包、藕粉團子、糯米雞,更有銀耳蓮子羹和菱角,滋味美極了。
天街之所以取這個名字是想打造一個世外仙境,還有網(wǎng)紅瀑布值得一去。
來到仙島海拔最高的靈霄宮,這里供奉著一尊巨大的玉帝神像,共三層,每一層的墻壁上都有精美的壁畫。
這座太湖仙島如今展示的是古老的道教文化和神話色彩。來到大覺灣,吸引人的是石窟藝術(shù),還有道家后人推崇的老子的雕像在荷花池邊佇立。
藕花深處,是黿頭渚的幽靜的好去處,一側(cè)的亭子很深,就像那句古詩詞“興盡晚回舟,誤入藕花深處”。
從藕花深處往前走,我們就來到了黿頭渚的源頭了,在這看雄偉和遼闊的太湖,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
從黿頭往萬浪橋走,又是另一番景致。每當東南風(fēng)起,浪花就像卷起的萬千巨浪,拍打著湖堤,這就是萬浪橋的由來。
從萬浪橋沿著廣福寺穿過竹林,會遇見一個精致的小園子——江南蘭苑,門票只要8塊。這里有山石嶙峋,溪澗曲流,樹木蔥蘢,重點是蘭花的栽培區(qū)。